这本小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那些渴望学好英语并有毅力的学生,了解和掌握学习英语、尤其是自学英语的正确方法,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,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达到和超越大学教授群体的英语水平。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“农村户口”的孩子,他们就读学校的英语学习硬软件环境往往太弱,他们太需要恰当的指导和帮助。第二,这本小书也为家长,无论他们会或不会英语,提供指导和支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原则与方法。中国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,但他们的教育方法多有不当,对英语学习的恰当方法他们知之甚少,甚至抱有不少错误观念。第三,引用英语的表达,last hut not least,本书亦能为外语教师提供启发——笔者曾指导过一些青年,他们既非名牌大学的学生,也不属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。在我的指导帮助下,他们不仅英语水平迅速超越名牌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,而且多能成为出众的英语教师。此外,我还有一个不那么有把握的想法——本书是否能对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所启发。本书并非学术论文,但融会渗透了众多学习原理,尤其是那些容易被教育专家们忽略的基本原理。
苏格拉底则不同,他是纯而又纯的思想者,没有一丝一毫对权力的热衷。不能断言苏格拉底比孔子更聪明,但说苏格拉底是比孔子更纯粹的思想者,这个判断应该符合事实。苏格拉底的格言是,“我只知道一件事,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”,他永远不会为学生解惑,恰恰相反,他不断唤醒人们的困惑,刺激众人去思考而生惑增惑,他视自己为疑惑的助产婆。是解惑,还是生惑增惑,如此鲜明的反差,两种相反到“极端”的教育,说水火不容也不太过分吧。面对希腊城邦民主的权力,苏格拉底成为一个西方的少正卯。法律判他饮毒酒而死,他可以选择生,却坦然选择死。他选择死既是自我思考的结果,又为他学生的思考、为每一代人的思考,提出了或许永远无解的困惑。文学英语的名句之冠,To be,or not to be: that is the question(一译:生,还是死,这是个问题),人们都以为那是莎士比亚的专利,其实,具体的英语表达固然属莎翁,思想之源却在苏格拉底。苏格拉底的伟大确实令他的学生伟大。柏拉图是他的学生,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,莎士比亚也可以说是他的学生。代代相传且代代有别有胜于师。亚里士多德回应别人指责他背叛导师柏拉图的思想时说,“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”。苏格拉底天上有知定会备感欣慰,因为那正继承了苏格拉底“我只知道一件事,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”的伟大传统,疑惑的传统,异曲而同工。